更新时间:
陈政高于1970年担任辽宁省海城县革委会政工组办事员;1978年任大连海运学院团委书记;1982年任辽宁省大连团市委常委、学校部部长;1985年任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副县长;1988年任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委常委、副区长(主持工作);1993年任辽宁省大连市副市长;1997年任辽宁省省长助理;1998年任辽宁省副省长;2003年任辽宁省沈阳市委副书记、市长;2008年任辽宁省委副书记、省长。
最近两起企业补税事件引起市场关注。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,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,使得税务“倒查30年”成为舆论焦点。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,最近企业宣布停产。上述两起事件,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。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,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,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“雪上加霜”。跟多位省级、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,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。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,是日常工作,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。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、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,发现偷逃税、少缴税行为,理应依法制止,否则就是渎职。(第一财经)
在车家子嘎查,陈胡日查不仅是村书记,更是合作社的领创人。2018年,面对村民们的疑虑,他带头承包土地打造“示范田”,自掏腰包购买优质种子和肥料,采用新的种植技术。“刚开始好多人不信,我就自己种了100亩示范田,那年亩产比散户高500多斤,大家一看效果好,就陆续跟着干了。”陈胡日查说。
“对于消费者而言,‘大数据杀熟’可能会侵犯消费者知情权、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,同时会导致他们支付更高的价格,增加了消费成本。一旦消费者发现被不公平对待,他们对平台和商家的信任度会降低,这将降低消费体验与满意度,并影响其后续的消费决策。”胡翔说,在社会经济层面,“大数据杀熟”加剧了信息不对称,导致消费不公平现象;还会增加监管成本,导致消费者投诉数量增加,市场监管部门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应对。
综合联合新闻网、《经济日报》等台湾媒体报道,6项子指标中,“未来半年投资股票时机”指标降至38.64点,跌幅最大。台湾物价水准(34.91点)、家庭经济状况(79.49点)、经济景气(84.09点)、就业机会(73.02点)4项子指标均为去年7月以来最低水准。另外,“未来半年购买耐久性财货”指标为99.13点,绝对水准从乐观转为悲观,且创近4年新低。
阿拉伯国家联盟驻华代表处主任艾哈迈德·穆斯塔法·法赫米指出,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贸易形势,深化阿中经贸合作尤为重要。他认为,中国拥有完善的制造业体系,阿拉伯国家具备独特的资源优势,双方合作将助力中国企业开拓新市场,同时推动阿拉伯国家的工业化进程,实现互利共赢。
第三,新的台行政机构刚上路,即遇上立法机构改革风暴,尚无亮丽表现。再加上若干“部会”状况不少,屡成媒体议论焦点,如台内务主管部门、经济主管部门、“海委会”等。